氣喘,又稱哮喘,傳統台語稱嗄龜(He-Ku),教育部閩南語字典註明為「痚呴」。
取其形音,嗄(He)是形容發病時喘促的聲音;龜(Ku)是形容喘起來用力吐氣背部龜縮起來的樣子。
這是屬於較嚴重的氣喘發作形態,其實氣喘也是屬於過敏性疾病的一種,我們可以稱呼它為“過敏性氣管炎”,是由於氣管局部反覆發炎、分泌物(痰)增多所引起的。所以一般常見的氣喘形態是“咳嗽”,是孩子利用咳嗽的機制將氣管中的分泌物排除;較為嚴重的氣管腫脹發炎阻塞才會引起喘促“咻咻”聲。
中醫看氣喘機理
這類孩子氣喘發作的機理為“伏痰在裏,外邪誘發”。“伏痰”與中醫的臟腑肺、脾、腎相關,當臟腑功能失調,體內就會產生伏痰。
“外邪”會引動體內伏痰而誘發氣喘發作,即現代所謂的誘發因子、過敏原,如:塵蟎、蟑螂、黴菌、天氣變化等等。
中醫治療方式
我們一樣會將氣喘的孩子分為急性期與緩解期。在急性發作期可以簡單分為寒喘和熱喘,寒喘常見於虛寒體質的孩子,多見清稀色白的痰液;熱喘則多見於濕熱體質型的孩子,多見黃色黏稠痰液。在這個階段根據孩子不同的體質與喘促型態,使用降氣平喘的中藥來達到治療效果。
緩解期一樣是根據孩子的體質下去調理,此階段重點在判斷孩子體內的伏痰與肺、脾、腎哪個臟腑相關,用中藥來加強該臟腑功能。調理過程中會發現孩子發作的頻率減少,每次發作的嚴重程度也會逐漸減輕。
留言
張貼留言